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公私協力專區

第二河川分署案例:與LASS在河川治理的共進

計畫緣起

    此一與數位社群對話進而合作之公私協力模式在台灣公共部門並非常見,其實很多資料都是政府部門既有的,但是鮮有從資料支援決策、公共溝通與綜效加值的角度整理之,或少有「因樂於分享而能邀請民間想像力與生產力參與公共計畫」的角度規劃資料庫,所以民間無法輕易取得及使用這些資料,甚至河川管理單位也未必能很快速地找出這些資料來支援決策。故有了與數位社群合作的動力,並經過後續協力會議與盤點而進一步邀請wikidata的加入,協助將河川編碼,解決不同條溪卻有相同名稱的問題。
    另水利署第二河川分署察覺對轄區內河川資料庫以「更符合社群需求之格式」來建立、累積與表現之日漸重要性,並藉有效且可公開之資料庫以助公共溝通、決策支援與治理議程發動等綜效,確信資料公開與分享是回應台灣社會變遷與資訊時代的必要準備。期待與LASS參與公共事務之理念相符,因此在接觸後很短時間內即形成協作夥伴關係並至今日,相關協作持續深入發展。


工作方式與助益

    LASS社群的工作方式均有制定清楚之規範,參與者需共同遵守會議公約。
會議前:
會議前完成報名程序。
會前會:
正式展開會議前預先準備。
會議中:
議程設定明確,有效控制開會效率,更有助於會議進度之推進。
會議後:
臉書專業分享雲端連結,與社會大眾共享會議紀錄與成果。
    創新公私協力模式之成果,有助各流域公共議題之推進。
現階段除第二河川分署與LASS合作啟動「頭前溪流域公私協力專案」外,類似機制在其他流域均已同步展開,部分流域更於今年度已完成第一波與民共利協力會議,並規劃將持續協力運作,顯見此一模式累積迄今成果之影響力與有效性。


LASS公私協力模式對生態友善意義

LASS社群本於公益、開源、分享之精神參與公共環境事務,並引入新技術協助各方對話與行動,使議題更容易被標定、公共事務更容易參與,因此各項「回復水環境生命力」的知識與理念更容易推廣與討論,而形成「回復水環境生命力」之各項教育設計、知識深化、社會溝通…得以更有效展開,形成集體良性循環,此一可深化台灣公民社會發展的路徑,第二河川分署除了願意率先投入,更將持續與社群合作,深入此一社會工程。


計畫成果下載

    第二河川分署_與LASS在河川治理的共進

回頂端